1、主办单位:《青年诗人》编辑部
2、支持单位:《中国汉诗》安徽文学网风铃草文化《豫商时代》
3、君看获稻时,粒粒脂膏香。
4、作者描述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,形容生活艰辛。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,米只剩下一斗了,幸好能维持一下。
5、唐代有“诗魔”“诗王”之称的白居易,向来关注现实中贫苦农民的生活,一曲《观刈麦》描述了农人割麦的那份艰辛:
6、一天一首宋词:辛弃疾《鹧鸪天·陌上柔桑破嫩芽》
7、应该记住,我们的事业,需要的是手,而不是嘴。——童第周。
8、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
9、4:第九届安徽中秋诗会在合肥成功举行《青年诗人》团队集体亮相
10、孤灯下,不眠夜,一字之阻,一句之碍,一段之纠结,一章之反复……都需要作者一个人去面对,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。
11、这类对劳动人民充满同情怜悯,对“四体不勤、五谷不分”的达官贵人给予冷嘲热讽的诗作,还有很多,如唐代秦韬玉的《贫女》:
12、释义为白天在田里锄草,夜晚在家中搓麻,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。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,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。
13、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,你会选谁?清朝有一人上榜
14、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,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。一车的炭,一千多斤,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,老翁百般不舍,却又无可奈何。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,朝牛头上一挂,就充当买炭的钱了。
15、渊明的诗歌,写的基本是自己。他的诗歌与人生完全合二为像热恋男女一样打成一片,不分彼此。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,他是“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完成了他自己。”
16、释义为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,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。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,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。
17、6:著名诗人乔延凤为《青年诗人》题字:为了中国新诗的明天
18、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囷兮?
19、短短二十字里,包含了多少沉痛,多少酸楚,多少悲戚!
20、翻译: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,野草茂盛,豆苗稀疏。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,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。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,夜露沾湿了我的衣。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,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。
21、23:《青年诗人》主编张培亮走进界首市新联会读书会诗歌讲座
22、写出了农民丰收的欢乐和劳作的愉快。他那首著名的《夏日田园杂兴》,我们从中更能感悟那份劳动的欢愉:
1、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
2、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
3、杜甫的许多诗篇,都体现了对社会底层的人民的深刻同情,诸如名篇《三吏》《三别》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等,都是其描写劳动人生困苦生活的作品。而《又呈吴郎》则是一首悲天悯人的仁者之歌:“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不为困穷宁有此?只缘恐惧转须亲。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。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盈巾。”
4、这二十年、七千多天、十七万五千多小时,他怎么吃?怎么住?他的家人是怎么生活的?阶柳庭花,绳床瓦灶,举家食粥酒常赊,著书西山黄叶村。说起来挺诗意,谁能这样生活一个月试试!
5、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……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,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6、白居易《紫薇花》写得那么巧,那么美,却那么寂寞。
7、古风二首/悯农二首
8、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9、10:首届包公诗会在合肥成功举行(视频)
10、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。
11、华夏儿女是勤劳的民族,劳动让浩瀚的荒原变成千亩的良田,劳动让曾经的险滩恶水变成青山绿水,劳动让万丈高楼平地起,幸福的生活甜似蜜。我们爱劳动,劳动让我们更加健壮,劳动使我们懂得分享,劳动令我们对未来有无限向往。从钻木取火开始,劳动点燃永恒,从原始森林起步,让人类上升到文明的高度。
12、《江城子·梦中了了醉中醒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。他以自己“躬耕于东坡,筑雪堂居之”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,融说理、写景和言志于一炉,在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,抒发了随遇而安、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。作品平淡中见豪放,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。
13、代耕本非望,所业在田桑。躬亲未曾替,寒馁常糟糠。岂期过满腹,但愿饱粳粮。《杂诗其八》
14、他自比于陶渊明,融说理、写景和言志于一炉,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。
15、不用说,最辛苦、最悲惨的劳动,一般都属于古代的下层人民:奴隶,农民,小手工业者,等等。
16、《春日》·宋代·汪藻
17、十指不沾泥,鳞鳞居大厦。
18、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
19、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
20、读《红楼梦》,我总觉得这是一部寂寞的书,作者是寂寞的,书中的人物是寂寞的,宝玉是寂寞的,探春是寂寞的,甚至连焦大也是寂寞的。
21、尽管有一个脂砚斋,但对于曹公的浩荡愁情、无边寂寞,不过是杯水车薪,或许,就像白乐天独对紫薇花,一点安慰,寂寞加倍。
22、北山种了种南山,相助力耕岂有偏?
1、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
2、山涧清且浅,遇以濯吾足。
3、烟火村声远,林菁野气香。
4、小园烟草接邻家,桑柘阴阴一径斜。
5、卧读陶诗未终卷,又乘微雨去锄瓜。
6、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7、在宋词中难得的一首正面描写农民生产劳作的词作是王炎的《南柯子·山冥云阴重》:“山冥云阴重,天寒雨意浓。数枝幽艳湿啼红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。蓑笠朝朝出,沟塍处处通。人间辛苦是三农。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。”
8、释义为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,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。天空中烟雨蒙蒙,杜鹃声声啼叫,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四月到了,没有人闲着,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。
9、新筑场泥镜面平,家家打稻趁霜晴。
10、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。——高尔基。
11、《其十五》:“蝴蝶双双入菜花,日长无客到田家。鸡飞过篱犬吠窦,知有行商来买茶。”
12、曹操水平最高的一首诗,开篇就是千古名句,你一定熟悉
13、涩滩鸣嘈嘈,两山足猿猱。白波若卷雪,侧足不容舠。渔子与舟人,撑折万张篙。
14、《青年诗人》致力于挖掘、推广国内青年诗人,唯一投稿邮箱qingnianshiren@sina.,来稿请发诗歌5首,个人照片1张,百字左右个人简介。
15、这首诗语言朴实、形象生动、对比强烈、耐人寻味的小诗,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,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。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,十分热闹。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,揭示“往来’的原因。后二句牵过的视线,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,注意捕鱼的情景。鲈鱼虽味美,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,深含对“但爱鲈鱼美”的岸上人的规劝。“江上”和“风波”两种环境,“往来人”和“一叶舟”两种情态、“往来”和“出没”两种动态强烈对比,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。
16、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不论风、雅、颂篇章,不论赋、比、兴手法,描写劳动的诗句比比皆是,处处可见先人劳动的身影,质朴的文字所描绘的劳作场面欢快愉悦,充满着生活的情趣。
17、妇姑荷簟食,童稚携壶浆。
18、游子吟(唐)孟郊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
19、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、细微的描绘,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。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,日夜辛劳,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。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,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。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,天真纯朴,令人喜爱。全诗有概述,有特写,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20、《贫女》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。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。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,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,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,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,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。全诗没有典故,不用比拟,语言质朴,以广泛深刻的内涵,浓厚的生活哲理,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。其中最后“为他人作嫁衣裳”一句广为流传,是人所共称的佳句。
21、责任编辑:张新磊独行逍遥生王思慧张苗苗
22、此诗为施耐庵所作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《智取生辰纲》中白胜在黄泥岗挑酒时唱的。写盛夏伏旱时,农民和王孙公子的不同心情、态度的对比,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。
1、◆(扶贫慰问)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市总工会主席金达人率市总领导班子赴小白村走访慰问
2、成功=艰苦的劳动+正确的方法+少说空话。——爱因斯坦。望采纳。
3、26:真石资本·第十一届安徽中秋诗会在合肥成功举行(《青年诗人》协办)
4、夫是田中郎,妾是田中女。
5、明代都穆《南濠诗话》里有这么一段,对渊明诗歌的思想境界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:
6、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。
7、东晋诗人陶渊明,年轻时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。他亲自参加生产劳动,接近劳动人民,歌颂生产劳动,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。最著名的是《归园田居(其三)》: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
8、父耕原上田,子劚山下荒。
9、一篇章由启智一(2)班拉开帷幕,此篇章由低年级组11个班组成,多才多艺的演绎方式传承创新着诗词歌赋,歌颂崇敬着“劳而所获”品质。启智一(1)班的同学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诵读古诗《江上渔者》和《悯农》,教师从旁协助解说,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惜农悯农的心情,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;台下观众亦是身临其境,无一不为之动容。短短的几分钟时间,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和美德。启智三(2)班用上课的形式,展示了他们班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,加以音乐以及钢琴的辅助,让学生在朗诵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。启智五年级的学生穿着整齐的服装,用洪亮的声音传递了他们满满的自信,饱满激昂的精神展示了他们别样的风采,为第一篇章的落幕画下完美的句号。
10、明清时期关于农耕题材的诗屡见不鲜,由于明清开国时期重视农业,农民的生活图景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比如高启曾在《牧牛词》中就描绘出农村的生活场景,清朝帝王比如康熙和乾隆,更是亲自涉猎农耕题材诗歌,足以见得帝王对农业的重视程度。华夏5000年,农耕劳动源远流长,是由一代代人传承劳动文化,让劳动成为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11、《咏田家》是唐代诗人聂夷中的作品。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,全诗八句四十字,展示了唐末农民遭受的严重剥削,表达了作者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。这首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,形象的比喻,高度的概括,鲜明的对比,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,把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描写得历历如绘,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,同时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、节制感情的功力。
12、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。——卢梭。
13、白发老农如鹤立,麦场高处望云开。——《农家望晴》
14、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
15、刈获须及时,虑为雨雪伤。
16、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。
17、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,
18、这首《农家望晴》,诗中描写的场景是,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,忽然变了风云。一时风声紧,雨意浓。秦地(今陕西一带)西风则雨,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。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。
19、释义为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,西风啊,你什么时候回去啊?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,盼望着乌云散去、太阳重现。
20、安坐废手足,嗜欲毒其肠。
21、一部《红楼梦》,他写了十年,修改了十年。
22、现在,让我们暂时把目光投向王维。这个被称为“诗佛”的大诗人,同时还是文人画的“南宗”,坐着“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”(钱钟书)。他晚年隐居之后,惬意地过上了“如诗如画”生活:住南山陲,坐竹里馆,赏辛夷坞,听鸟鸣涧,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,没事就约裴秀才一起喝酒谈诗……触目菩提,挥手成诗,恐怕连佛祖本人都羡慕这种生活吧。
1、此外,还有采桑歌(《魏风.十亩之间》)、收割谣(《周颂.良耜》)、丰收歌(《周颂.丰年》)、牧羊曲(《小雅.无羊》)。
2、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